欢迎登录315全国信用等级公示系统!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  官方微博
联合惩戒 当前位置:首页 > 联合惩戒
内蒙古全力推进政务公开:让公开成为自觉 让透明成为常态

2020-07-10

    7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了全区政务公开新闻发布会。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局局长鲍建中,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高世勤,呼和浩特市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浩雷,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王凤岐,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局局长罗润虎,就社会和媒体关注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从106万条增加至1100万条

  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局局长鲍建中在主题发布中指出,推行政务公开,是政府服务人民、依靠人民,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

  据鲍建中介绍,近年来,内蒙古主动公开信息数量明显增加。全区各级行政机关不断丰富公开内容、持续拓展公开渠道,围绕规章、规范性文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财政预决算信息,重点民生领域信息等内容,切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数量从2016年的106万条,增加至2019年的1100万条。同时,政策解读工作持续推进,2016年至2019年全区各级行政机关共发布政策解读稿件18630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共汇总公布疫情防控相关信息近3000条,复工复产政策300多条,汇集自治区本级及12个盟市热门服务事项6522个。

  鲍建中介绍,政务公开作为新型监管手段得到广泛运用,各级政府向市场主体全面公开政府制定的市场管理规则、流程和执法标准,适时予以更新,并提供检索、下载等延伸服务。探索形成“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企业信息公示”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政务服务更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通过信息后台对比等措施减轻群众提交各类证明的负担。推动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要素公开,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明白、更方便。截至目前,自治区政务服务网已累计公开48864个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依据、办理条件、办理流程及办理时限。“要办事、先上网”正在成为企业群众的“办事习惯”。利用“蒙速办”APP提供社保、医保等查询服务,及时公开办事指南,实现更多政务服务向“掌上办”“指尖办”转变。“蒙速办”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已突破2400万次。

  让信用成为惠民便企的“金钥匙”

  据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高世勤介绍, “信用内蒙古”网站是“信用中国”网站在我区的省级节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对社会公众的服务窗口。“信用内蒙古”网站上线以来,发挥了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是通过建立全区自然人和法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对全区所有社会主体信用信息的“一站式”查询和应用。截止今年6月底,网站共归集了全区466万市场主体、3.1万机关事业单位、2.4万社会组织、2008万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共计2.1亿条;二是通过建立全区信用“红黑名单”,有效震慑和打击了失信行为。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信用平台共归集全区“红名单”信息7729条,“黑名单”信息9.7万条。作为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于2017年将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社会信用信息平台进行了对接。截至今年5月,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累计调取了28969个行政相对人的信用记录,其中,被相关部门实施过行政处罚的行政相对人有2052个,被纳入全国联合惩戒“黑名单”的行政相对人有197个;三是通过公示自治区诚信企业,以典型示范引领行业信用建设,目前“信用内蒙古”网站已经公示了自治区诚信企业997家,这些诚信企业在融资、招投标和业务拓展等方面均得到了社会各界和相关机构提供的优惠便捷服务。今年疫情以来,诚信企业通过“蒙享贷”融资服务平台实现融资约22亿元。

  高世勤介绍,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推进信用信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立跨部门、跨地域、跨领域信息共享、信用评价、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同时,大力提升信用的社会服务功能,为诚信企业和个人在贷款、旅游、创业、家政服务等领域提供丰富、便捷、优惠的产品和服务,让信用成为惠民便企的“金钥匙”。

  全区投资项目办理实现“一项一码”

  内蒙古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是全区非涉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一申报、审批平台,自2015年11月建成以来,推进了全区投资项目办理实现“统一规范、并联运行、一项一码、信息共享、过程透明、全程监督”。截至目前,在线平台共受理六万多个项目(61710个),总投资达七万多亿(71871.69亿元)。

  高世勤介绍,在信息公开方面,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要从全流程公开、多角度公开和多渠道公开等三个方面做到项目审批过程公开透明。以优化服务、满足项目单位需求为中心,在线平台统一规范和公开了各部门审批事项、审批流程、要件清单、办事指南等相关信息,实现了审批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在项目申报前期,在线平台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自动分类、筛选出办理事项及部门并“一次性告知”项目单位所需材料及审批部门;审批过程中,各级联审部门和项目单位可随时查看项目的审批进度及审批人员,整个过程透明可控;批复完成后,要求各审批部门实行“批后公示”,全区所有项目批文均通过网上进行公示,实现批复结果全公开。

  把“群众办事方不方便、满不满意”作为行动指南

  在新闻发布会上,呼和浩特市副市长王浩雷介绍,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是全国100个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地区之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两级政府要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机遇,把群众办事方不方便、满不满意等作为行动指南。

  王浩雷说,呼和浩特市始终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把政务公开作为净化基层政治生态、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围绕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工作。围绕群众关心的就业创业、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形成公开清单230项并全部进行公开。2019年全市公开政府规章5部、规范性文件97件,行政许可信息220多万条,行政处罚信息205万条。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运用视频、图解等方式加大解读宣传力度。同时,打造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主要公开平台,政务微信、微博和政府公报等媒介相辅相成的政府信息公开矩阵;建立完善重要政策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对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

  新城区在试点过程中也提炼出一套具有示范性的经验做法:例如在公共服务与民生方面,率先在全国完成城乡低保一级审批改革任务,审批时限由44个工作日缩短为30个,重点解决了困难群众等待期过长不能及时救助的突出问题等;设立掌上移动办公平台等,将救助申报关口前移,实现对各类人群不同需求的无缝对接。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上办、掌上办”优势更加凸显。

  据介绍,今年9月底前,呼和浩特市及各旗县区人民政府要结合国家各部委对公共服务与民生等26个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指引,建立健全标准体系。2020年底前,以 “一网通办”为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整合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全面融合。

  推进预决算公开 打造“阳光财政”

  预决算公开是政务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之一。那么,内蒙古自治区在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方面进展如何?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王凤岐介绍,为打造“阳光财政”,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积极采取措施推进预决算公开,预决算公开齐抓共管的格局初步建立。在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门户网站设立了自治区统一的预决算公开平台,集中公开政府和部门预决算信息,自治区、盟市、旗县财政共建共享,方便广大公众查询、监督。

  在公开预算收入总额的同时,公开各级预算收入的构成,讲清楚政府的收入是怎么来的,说明政府的钱做了什么,最终是怎样花的。

  王凤岐说,对社会普遍关注的自治区对下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务等重要信息,要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将专项转移支付按项目公开、分地区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对转移支付、政府投资和财政风险的关注。

  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许多老百姓不明白什么是“双随机、一公开”。

  据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局局长罗润虎介绍,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作为新型市场监管模式的基本手段。 从监管方式上看,与传统的市场巡查相比,“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了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效解决了随意执法、任性执法等问题。 从检查频次上看,对信用状况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可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风险高、信用差、投诉举报多的要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提高监管的精准性。从抽查结果应用上看,“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结果记于企业名下,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内蒙古)向社会公示,实现了抽查检查结果部门间互认共享和联合惩戒,实现了“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从监管效能上看,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就是以小概率抽查,实现了大范围震慑。

  罗润虎介绍,为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 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整合各业务条线,加大对“衣食住行”等民生领域的抽查力度,确保“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2019年,全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双随机”抽查1301批次,抽查结果全部予以公开,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了全区211万户各类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

  今后,将实现全区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同时,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与双随机抽查相结合,加大对群众关心的民生领域的抽查力度,逐步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友情链接